确保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沈阳和平、沈河、铁西、皇姑、大东发布“任务书”“作战图”!
从重点项目数量到营商环境优化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优良天数比例
从24小时不夜城打造
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
……
未来三年
沈阳和平、沈河、铁西、皇姑、大东
五个区将有哪些变化?
确保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
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市上下以决战决胜的必胜信念
在冲向梦想的赛道上
奋跃而上、飞速奔跑
沈阳和平、沈河、铁西、皇姑、大东
“任务书”“作战图”
来啦!
沈河区委常委、副区长
张龙介绍情况
铁西区人民政府区长
赵永圣介绍情况
铁西是新中国工业摇篮,数百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在这里诞生,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大项目上都有“铁西装备”的身影,“铁西贡献”追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铭刻进时代的长河。在辽宁、沈阳“使命必达”的历史进程中,铁西的身份定位一以贯之,铁西人主人翁的秉性、勇立潮头的天性、精工细作的品性从未缺席。
今年,我们紧紧锚定“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力争沈阳经开区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当好沈阳实现‘三个一’目标的主力军”三大目标,坚持把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作为当前最大最紧迫的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不等不靠、谋定快动,制定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11+1”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的重点任务和88项具体工作举措,明确了坚决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任务书、作战图。同时,成立了区委工作领导小组和区政府指挥部,坚持高位推进、统筹调度,全面激发全区上下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信心决心,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抓手,秉承首战用我的志气、舍我其谁的勇气、唯旗是夺的骨气,加快建设“新时代、新铁西”,坚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冲在前、扛大旗,为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连战连捷,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把建设项目的油门轰起来,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扬优势、抢机遇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狠抓“谋立推建”,全面构筑“山多峰高”的项目发展态势。
一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保持国内国外双线作战,内资外资加速落实,紧盯德国等欧洲国家,瞄准世界500强、民企500强及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持续深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打好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组合拳”。
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开复工。将今年定为项目建设年,落实“四比四看”赛马、区领导包保等工作机制,打好百亿元重大项目“攻坚战”。全力推进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等百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力争全年谋划项目500个、储备480个、落地350个,增幅30%以上。
三是强力推进央地合作。将持续强化与央企对接合作,充分利用铁西现有合作基础,整合周边央企在辽资源,围绕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积极引导央企加大在铁西投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央企在铁西发展。
二、把工业振兴的脊梁挺起来,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产业立区不动摇,时刻以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为己任,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更多“大国重器”,以铁西装备更好装备中国。
一是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进一步深化“14231”产业体系,打造华晨宝马“1”个千亿元以上企业,三一重装、沈鼓集团、采埃孚、东药“4”个百亿元以上企业,三生制药、特变沈变等“20”个50亿元以上企业,安川电机等“30”个10亿元以上企业,“100”个亿元以上高成长性企业。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二是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行动。坚持国家所需、铁西所能、未来所向并重,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持续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核心产品与关键零部件技术优势,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等领域项目应用研发,围绕装备首台(套)等领域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生产更多填补空白的世界级产品。
三是实施先进制造业振兴行动。调整结构优存量、抢占高端添增量、延链建群强韧性,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五大产业集群,围绕6条重点产业链,建好6家头部企业和10个特色产业园,打造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协同融通发展壮大的产业集群生态圈。力争全年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
三、把深化改革的举措立起来,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出一批关键性、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突破发展瓶颈、打破思想坚冰,全面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以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支持区内企业发展壮大。打造“智能化+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零距离”贴身服务。深入推进承诺制审批、“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让“干在铁西、闯在铁西、投在铁西”的预期更高、前景更好。
二是以改革举措塑造铁西优势。完善产业链基金集群,持续扩大总规模。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中德园知识产权体系,拓展专利技术经济价值。进一步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建设运营模式,推动中德开城市开发建设商、中德发园区产业运营商、中德控金融服务商聚焦主责主业,走出一条市场化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园区的新路子。
三是以改革举措释放园区活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精简高效”的总体思路,采取市政府授权的方式,实施管理模式创新、体制机制重塑、人员社会化聘任等重点任务,进一步聚焦国务院批复的目标任务,破解制约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德园独立自主、灵活高效运行,全面释放中德园发展活力。
四、把合作交流的大门开起来,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产业合作和对外商贸文化交流的“含金量”,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面对国际形势,迎接发展机遇。
一是推进经开区晋位升级。加速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全国第一方阵迈进。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多措并举引进外资、发展外贸,实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
二是打造中欧合作新标杆。以国际视野链接全球资源,构筑“双核驱动、多点支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按照国家级战略平台定位,全面做优中德园“一个平台、五大体系”,放大开放平台集聚效应,全年引进外资项目20个以上、落地项目100个。
三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深入贯彻落实外贸“双量增长”计划,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加强与RCEP国家合作。推进经开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质扩容,加快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全年新增有实绩外贸企业50家以上。
五、把创新驱动的活水涌起来,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最大程度集聚创新资源,最大力度激发创新活力,使企业细胞更活跃、产业筋骨更强劲、科创森林更茂盛。
一是全力打造科学技术策源地。高标准建设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产业协同、政务综合等服务平台功能。深化“双创+”模式创新,组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推动工大创新港、化大科技园建设。
二是系统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依托“3+1+9”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重点产业链的头部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创新平台列入省级、国家级组建计划,优化重组中化、铸研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推动微控新能源正式跻身全国独角兽企业行列。全年科技型企业突破3200家,增长3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5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0%以上。
三是持续强化高水平人才支撑。全面落实“兴沈英才计划”政策,加快搭建“2+4+1”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实施海内外高精尖人才引进、团队“带土移植”等重大工程。依托中关村创新大厦等载体,打造青年友好乐活空间,加快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六、把惠及民生的实事干起来,在增进百姓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用心把握群众的脉搏,用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力把事情做实做好,让人民群众在迈向共同富裕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是“美”字优先,持续提升城乡品质。全面拉开“东优、中聚、西美”三大空间,加快建设五大核心板块,高标准推进261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项目。以城市更新促城市复兴,深化“五工程一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标准提质改造171个老旧小区和65条背街小巷。持续优化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生态,塑造“颜值”“气质”“底蕴”兼具的城市魅力。
二是“实”字当头,稳步推进民生工程。深化“舒心就业”,抓好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每年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深化“幸福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经开区布局;深化“健康铁西”,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品质养老”,锚定“高品质养老社区”目标,分级打造基础类、提升类、示范类“品质养老”社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配建。
三是“效”字为要,不断夯实治理基础。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加快“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村)建设,深入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高标准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党群服务站,联合腾讯加快打造“智慧社区”,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大东区委常委、副区长
张悦介绍情况
从今年起,大东区将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大干三年、奋斗三年,目标是计划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低于14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80万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成为沈阳东部核心增长区,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在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
今年,我们将重点从6个方面进行发力和突破。
一是在经济运行上再发力再突破。
大东区对今年经济指标任务的设定,始终坚持“拉高标杆、自我加压”的原则,特别是在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基础上,又进行了拔高,目的就是保突破、当先锋、作贡献,地区生产总值必保增长6.5%,力争8%;规上工业增加值必保增长9%,力争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必保增长8%,力争10%;固定资产投资必保增长12%,力争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必保增长8%,力争10%。对于这些目标,区政府将锚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的发展定位,加强项目“谋、立、推、建”,坚持招商“争、抢、拼、实”,以“工作创一流、事事争第一”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氢能产业园、航空产业园、重点片区开发等项目群落地、开工、见效,力争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
二是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再发力再突破。
巩固和扩大汽车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华晨集团重组,全力支持华晨宝马、上通北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宝马配套产业园(B园)建设,成立德科斯米尔中国区总部,引进不少于40个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提升产业链韧性。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今年,我们将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争创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连续第三年举办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加快智能网联大厦建设,组建沈阳首家车网公司,建设云控平台、智算中心、封闭测试场及100公里智慧路网,并推出5个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场景。加快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引进氢能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改装厂,构建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业生态。新建全市第一座加氢站,力争推广10—2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运行。积极谋划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大会,打造招商平台。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依托区内黎明航发、航天新光等航空航天龙头企业,继续壮大联东U谷精密制造产业园和航新产业园规模,规划建设占地29万平方米航空配套产业园,引进20家以上电子元器件、仿真软件等配套企业。积极构建服务机器人产业生态,依托EX机器人加快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体验中心全国布局,规划建设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逐步形成涵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和集成系统的完整生产体系。
三是在改革开放上再发力再突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始终把市场主体作为振兴发展的关键,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围绕降本减负、放宽准入、企业转型等方面研究出台具体措施,逐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刚性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更好支持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力打造“清风大厅”品牌,依申请类政务服务全部实现“一网通办”,涉及市场主体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全免、能降全降,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以上。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造百亿级平台公司。特别是要统筹全区干部职数、资源,打通干部双向流动通道,支持开发区发展。巩固国企改革成果,探索推进选聘外部董事等工作,建立国资监管平台,不断提高国企运营能力。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企业力争突破1600家。积极营造高品质的创新生态,计划开展300场以上路演活动,组建我区第一个汽车产业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出台大东区人才引进政策,推动2000套以上人才公寓投入使用,持续推动大东由“产业大区”向“科技强区”转变。进一步扩大开放能级,围绕片区开发、航空航天、智能网联等领域,全方位开展央地合作,目前已与央企签订了总投资达529亿元的9个重大项目。近日,区政府领导同志及相关部门已经赴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氢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活动,今年力争全区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04个,落地项目102个。
四是在城市建设上再发力再突破。
在三年行动中,我们将聚焦三大核心板块建设,统筹推动新城快发展、老城展新貌,全面拉开二三环之间发展格局,彻底提升二三环城区面貌,打造基础设施高品质、产业经济高聚合、人文魅力舒民意、绿色生态宜人居的良好城市形象,再现一个新大东。今年,大东区的城市建设,核心就要打在“更新”二字,我们将实施汽车城智慧路网PPP项目、东中街万泉片区城市更新、汽车城智慧城市更新3个获批基金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全部开工。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我们计划再打造5个完整社区,累计达到10个。同时,实施14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并对大东区主要街路以及背街小巷的城市立面进行改造更新,新增口袋公园100个以上,排水、供水、供气、供暖管线改造里程要突破50公里。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我们将采取盘活闲置土地等方式,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实实在在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出行环境。
五是在文商旅融合发展上再发力再突破。
坚持把文化自信作为凝聚砥砺前行动力、变革创新活力的底气,实施文化铸魂系统工程,打造文化创意之城。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我们引进了备受群众欢迎的青曲社相声江湖、开心麻花、笑果文化、原料库等7个剧场,并将打造沈阳首个沉浸式数字展馆——沈阳历史地理馆。同时,设立100个人民舞台,新建2个城市书房,建设双喜文化产业园,举办“大东有样儿”艺术节、“健康有范儿”运动季等文体活动。此外,还要创建国家级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培育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建设青年设计师共享社区和青年艺术家孵化中心。精心谋划“大东可玩”,打造“红色文化”地标,建设英雄路——沈铁路、英雄社区——军航社区,同时,英雄故事体验馆将于今年正式开馆,同时,结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北大营旧址一起推出英雄主题研学路线。打造“酒文化”地标,全面推进老龙口白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打造“青春潮玩”地标,加大EX机器人未来科技馆、龙之梦室内动物乐园“引流”力度,龙之梦冰雪世界力争在五一前投入运营,推出城市中心“微度假”品牌路线。持续活跃消费氛围,建设东中街-龙之梦国际消费商圈,推动天润吾悦广场、龙之梦时尚奥莱正式运营,以沉浸体验模式升级改造共达小商品大世界,打造“巷子里”夜经济潮流文化主题街区。加快轩兴四路新商圈建设,打造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出“乐享大东”智慧文商旅平台,整合线上线下吃住游玩购资源,开展“大东乐购季”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5000万元以上,进一步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六是在保障民生福祉上再发力再突破。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大东、品质养老、平安大东建设,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去年,我们出台了共同富裕“民生十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将进一步深化拓展,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等救助标准,解决困难家庭的就学和就医等难题。注重提高群众的创新创业和增收能力,常态化承办沈阳市职业技能大赛和创业创新大赛,打造沈阳职业教育核心区。积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二三环之间开工建设三甲综合医院,加快实施智慧健康三期、医养中心升级扩建等健康大东工程,搭建“掌上医院”便民服务平台。高度关注“一老一小”,实施品质养老“三覆盖一推开”工程,打造“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新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500平方米,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增至60个,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80%,养老助餐实现全域覆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新(续)建和睦路小学等8所学校,建设智慧教育二期,在全省率先形成区域智慧教育新样态。践行“两邻”理念,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五社联动”,社区亲民化改造覆盖率达到100%。推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对接社区网格化管理,形成系统派件“接诉即办”和主动治理“未诉先办”闭环体系,全面实现“一办到底”。坚决兜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强燃气、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集中力量化解重点信访问题,持续推进“反诈人民战争”,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之,大东区将始终保持“拼”的劲头,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奋勇争先。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在昨天发布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名单中,和平区排名全国第51位,蝉联东北城区第一。下一步,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和平区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答和平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德:科技创新是和平发展的优势和动力所在。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在引育科创人才方面。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高校三好街校友之家、高校院所、优质教育等资源优势,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做优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服务,在人才“引培留用”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在搭建创新平台方面。推动科技基础设施、高能级研发实验平台布局,着力建设中试、孵化、产业化基地,举办高水平论坛、赛事等活动,在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在发展科技产业方面。聚焦元宇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主导方向,外引内育、精准招商,力争在年底前实现数字经济骨干企业达到60家、数字经济产业园达到30家。
四是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强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加快同方广场科创生态平台等项目建设,用好市高企协会等专业培训资源,引进企业培育孵化第三方机构,在提高科技型企业年增长率上实现新突破。
五是在优化创新生态方面。发挥沈阳续贷服务中心作用,为科技型普惠小微市场主体提供贷款贴息支持。丰富科技金融广场服务业态,加密银企对接活动频次,建立“银企担”多方合作模式。
我们了解到,沈河区为实现全面振兴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一直把打造“古城复兴典范”作为主攻方向,请介绍一下,今年在古城地区将会有哪些“大动作”?
答沈河区委常委、副区长张龙:古城复兴对沈河区而言,既是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沈河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突破重点,更是沈河乃至沈阳人民的一个共同梦想,可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以来,沈河区按照“聚人气、展新姿、添活力、创品牌”的总体思路,成功举办了“古城过大年”主题系列活动,大力开展了项目建设攻坚行动,3月1日,13项重点工程如期开工。今年,沈河区将在古城地区实施大批量项目建设,项目数量、投资规模、推进速度均创历史之最。其中,沈阳路业态综合提升改造是重点工程,包含沈阳路沿街50栋楼体立面改造,交通断面慢行改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路面铺装,街头小品增设,绿化和街路亮化改造。为进一步体现传统民俗文化、老字号特色业态,将沈阳路由西向东规划出“国潮展台、礼遇之地、十字艺廊”三段式主题片区。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开工,将进一步强化古城“井”字格局,展现古城街巷肌理,突出城市中心主题,让古城颜值更高、气质更好、内涵更深、人气更旺。我们还将围绕完善古城街巷体系、国家5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在今年4、5、6、7四个月相继启动21个项目,持续推进历史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不断打造古城复兴新亮点,确保按时完成创建国家5A级景区硬件建设任务,为沈河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铁西区作为沈阳市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铁西区在围绕产业立区,谋划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生态建设方面,未来有哪些思考?
答铁西区人民政府区长赵永圣:铁西区将继续坚持产业立区不动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狠抓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数字经济五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全国工业互联网新高地。同时,深入推进“整零协同”,建设华晨宝马、沈鼓集团、北方重工集团、机床集团、特变沈变集团、三生制药6个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和沈阳化工研究院、检验检测、精密铸造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的发展格局。
围绕产业集群生态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铁西区将全力打造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协同融通发展壮大的产业集群生态圈。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主体以产业链为纽带开展协同创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专项,在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领域填补10个产业链断点堵点。加快构建完善“三生融合”园区支撑体系,优化“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一政策”园区生态,丰富“一园一链”“一企一场景”供应链融资产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到2025年,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区“三生融合”生态初步建立。
我们知道皇姑区今年提出了打造“健康沈阳”先行区的目标,皇姑区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了哪些工作?麻烦介绍一下。
答皇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韩玉芹:今年以来,皇姑区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为引领,聚焦民生赛道,依托“皇姑好家医”民生品牌,不断夯实为民服务基础,持续擦亮民生底色。率先开展“健康进社区”活动,16支“皇姑好家医”党员先锋队,533名“皇姑好家医”实施“六进”服务368场,举办健康讲堂428场,惠及居民达37万余人次,实现了健康服务“零距离”。同时,在“乙类乙管”后,我区不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优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区属医疗机构与盛京医院、市四院、沈医二院北院区等三级医院构建了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模式,畅通双向转诊机制,仅一季度,医联体内便下转患者53人次,上转患者74人次,上级医院专家下沉坐诊、查房、远程会诊等280余人次,受益患者近9200人次。
此外,立足区域特色,我区持续推进“一院所一特色”错位发展,皇姑区退役军人医院作为全省首家县区级退役军人医院成功落地,率先打造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退役军人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阵地,妇科诊疗中心项目的建设成立更是为广大女性朋友提供了“家门口”的医疗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PICC维护服务、居家老人健康护理服务、肩颈腰腿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等特色项目相继实施,以高质量、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沈阳—欧盟开发区将在哪些方面提升,从而进一步发挥开发区对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的推动作用?
答大东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悦:沈阳—欧盟开发区已经连续多年位列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名。就在本月,还荣获了“2022年辽宁省十佳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荣誉称号。在过去的发展中欧盟开发区在聚焦产业推动开放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是大东振兴发展重要的支撑力量。
下一步,欧盟开发区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活力,围绕宝马、通用等龙头企业加快引进配套企业,同时,以“三生融合”理念,重点开发二三环之间的新片区。比如,围绕东湖片区,我们与央企中电建合作,将实施总投资达215亿元的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比如,在文官绿色工业片区,我们计划投资21亿元推进片区开发建设,预计今年将完成10亿元投资。随着文官片区开发,我们将同步把三环外最后一块2.3平方公里的预留工业用地开发出来,未来将引进一个新能源整车项目,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产业,引进更多重大项目,为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核酸】或点此查看最新沈阳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名单回复【疫苗】或点此查看沈阳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名单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回复【美图】看看沈阳春夏秋冬有多惊艳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摄影:吴易泽编辑:刘莹美术设计:夏爽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全体沈阳人!爱国卫生,清洁沈阳,约您一起做“家务”!
沈阳出台个人住房贷款“商转公”政策!4月1日起实施!